Search

[ #淡蘭百年山徑|淡蘭中路全程縱走 DAY ❸ ]

第三天前半段堪稱淡蘭中路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 #淡蘭百年山徑|淡蘭中路全程縱走 DAY ❸ ]

第三天前半段堪稱淡蘭中路的精華,灣潭、烏山越嶺和坪溪三條路線的路況好、風景好,是最能愜意享受健行樂趣的路段,但最令人期待的事情,是接近終點時可以看見太平洋和龜山島的那一刻。所以事前做功課時,我刻意避免從網路上看到那一幅風景,就怕削弱了從山走到海,仿效先人翻山越嶺直到看見海的感動。

這樣的經驗和西班牙朝聖之路有點類似,如果不把大海當作終點,恐怕很難讓雙腳停下,或是讓意識接受這項任務業已完成的解脫。但我不會將淡蘭形容為「台版朝聖之路」,因為淡蘭就是淡蘭,歷史背景和文化基礎與聖雅各之路完全不同,很難相提並論。

畢竟每條步道都有自己的氣味、風俗和可以彰顯的價值,它就像個有機體,會吸收養分並成長茁壯,而所謂養分就是一個一個疊上去的步伐,以及一滴一滴落在土地裡的汗水,只要持續有人上路、維護,這條步道就會長成眾人期待的模樣。

但如果沒有人走呢?其實也什麼大不了,反正就是再次消失於荒煙蔓草,讓大自然收回後漸漸凋零,就和人類的生老病死一樣,是再自然不過的循環了。但我總覺得這些老路和夾縫中生存的綠葉很像,只要澆一點水、提供一些照料,很快地,它又會重新回到這個世界,為有需求的人繼續堅守崗位。

「路」就是這麼一回事,無論冠上什麼名號,步道、古道、綠道,它所乘載的記憶總是貫穿古今,讓人萌發懷古思幽之情,也能啟發心智去探索未知。

///

走過親水的灣潭、烏山越嶺古道,我們在烏山62號小歇,老闆有賣冷飲和泡麵,所以我們當然又花「一點時間」窩下來了。而這一個多小時的時光,可能是我們一行六人都感到最舒適,也最難以忘懷的片刻。

那天依然很熱,藍天白雲,豔陽高照,但躲在屋簷下吹風竟然還有些涼意,我們人手一碗熱燙燙的泡麵,一口一口送進嘴裡,最後將殘存的熱湯殘渣一飲而盡,再用清涼的汽水或啤酒作結。簡單,卻很幸福。不曉得古人行腳淡蘭時是不是也會在這附近歇腳?他們都吃什麼糧食呢?走到外澳是要買辦什麼貨物呢?

最後在坪溪古道的觀海平台,毫無預警地看見龜山島時,我以為我不會有太大反應,畢竟三天很短,50公里也不算長,但我依然默默感到激動,依然有過去長程徒步時身體獲得更新的爽快淋漓。

之前看《走路的科學》這本書,作者謝恩・歐馬洛認為走路跟做夢很像,會失去時間感並沉入一場白日夢,因此能激發創意,讓大腦掙脫枷鎖,所以多數問題只要外出散個步就能迎刃而解。

這個論點我百分之百支持,因為這正是許多哲學家熱愛走路、持續走路的原因。謝恩還寫了一段話描述走路帶來的昇華:「你選擇自己的方向,以自己的步調,用自己的方式。而一個唾手可得的世界等著你來體驗。」簡單來說,走路釋放心靈的自由,而自由是最珍貴的寶物,讓人可以短暫跳脫世俗的糾纏,而打開寶箱的鑰匙,就是雙腳。

上路吧,不要再拖了 🙂


#D3路線

第三天以緩坡和下坡居多,爬升很少,但並沒有比前兩天輕鬆,因為最後一段石空古道得從坪溪陡下,而偏偏這邊又是路況相對較差的路段,讓人有一種怎麼快到終點了還被惡整的感覺⋯⋯

不過所有辛苦都很值得,看見海的那一刻,心裡還是滿盈著感動。這種撥雲見日、柳暗花明的深刻體驗,是全程縱走淡蘭中路最大的收穫,請務必有機會時要安排一趟!

・灣潭古道 4.5K
・烏山越嶺古道 4.9K
・坪溪古道 1.5K
・石空古道 5.3K

距離約16公里,行走時間約6.5小時(不含休息)
總爬升685m,總下降1,009m

——

淡蘭道 Tamsui-Kavalan Trails
#淡蘭古道 #淡蘭中路 #國家綠道 #長距離步道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